第131章 (三十六)天水諸葛收姜維,上庸司馬除孟達(4)
關燈
小
中
大
很多年——其實也沒多少年——後,司馬懿可能會為沒有與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見面感到惋惜。
“孤不惋惜,而且是誰告訴你孤沒有和諸葛見面的?”
聽聽聽聽,這還沒怎麽樣呢,就“孤”了。勞駕問一句,你們什麽時候見的面啊?
“神交不懂嗎?”
懂——雖然聽起來很高難度。
“一點都不難,”司馬懿抖著手裏的竹簡,“說到這個,得感謝孟子度。”
孟達,字子敬,扶風郡人。後為避先主叔父名諱,改字子度。
司馬懿對孟達這樣的人本能的反感,或許就是在聽到孟達改字的那一刻。無論劉元劉子敬在劉備心中是多麽值得敬仰的人物,歷來沒有要避天子叔父名諱的,再說劉備稱呼“子敬”這個字也應該習慣了,他又不是沒見過魯肅,孟達何必這麽主動的,或者幹脆說,這麽討好的把字給改了呢?
曹丕喜歡孟達,是因為孟達滿足了他“不戰而勝”的虛榮心,司馬懿討厭他,但也只在曹丕面前說過一次“達言行傾巧,不堪信任”。
有這一次也就夠了。
在曹丕死後,孟達心中的不安越來越重。
在曹丕死後,司馬懿心中的不滿越來越公開化。
曹叡大致瀏覽了一下手頭的一堆書信,然後盡數拋到階下跪著的司馬懿面前:“你已經知道了?”
“臣愚鈍。陛下所指何事?”
曹叡冷笑:“別裝了,新城太守孟達與蜀軍暗通消息,你會不知道?驃·騎·大·將·軍。”
“臣拱衛都城,聽天子令行事。四方異動,本難逃陛下之目,陛下自有處分,臣令行禁止即可,無問邊事。”
“你這是抱怨朕不讓你帶兵戍守?”
“非也。臣並無此意。”
“那你就帶著你的一萬多人,滾到宛城去,把荊、豫二州給朕看好了。”
如果司馬昭在,一定會感到驚喜的,曹叡終於松口,給了司馬氏城池。
但司馬懿並無喜悅之情:“那孟達的事……”
“自己看著辦!”曹叡打斷了司馬懿,“他好歹也是先帝的寵臣,要說他叛國,先要給出理由來。”
“先帝崩,征南將軍夏侯尚與太常桓階素與達相善,如今皆歿。陛下未有重用達,臣與之有隙——不知道這算不算理由?”
曹叡走到司馬懿近前看著她:“你是在抱怨先帝為清河公主殺一美姬使征南將軍郁郁而終的事?還是在抱怨先帝涼薄一直等到桓伯緒快死了才舍得封他太常?”
“臣說了臣並無此意。”
“朕也說了帶著你的一萬多人,滾到宛城去!把荊、豫二州給朕看好了!”
“是。”看到曹叡發火了,司馬懿叩首接旨,然後她多問了一個問題,“陛下,臣還有最後一件事:諸葛亮給孟達回了幾封信?”
“據說很多,不下五封。”
對司馬懿來說,這點信息就足夠了。
諸葛亮在大帳裏與眾人商議孟達的事。
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好消息。
“昔日孟子度受壯繆侯之累,不得已投魏,如今幡然悔悟,願去魏歸蜀,更有意與我軍南北合擊長安,是大有益於我軍。”
諸葛亮並沒參與討論,她面前攤開的是李嚴寫給孟達信件的抄本:“吾與孔明俱受寄托,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就是說,孟達有投降的意願,而孟達背後,還有一個模模糊糊的人影,是李嚴。
“丞相,準備接應孟將軍吧!”有人建議道。
馬謖卻認為不妥:“叛亂之事,宜謹慎機密,潛心布置;一旦洩漏,則宜速行,以免生變。如今事已洩,我軍據上庸甚遠,一時難以協同,不若急令孟達起兵,投奔我而來,曹魏猝不及防,事乃可成。”
諸葛亮看王平,王平是漢中之戰時投降的將領,平日低調,不愛說話:“子均以為如何?孟達可信否?”
王平慢吞吞的,但是很清晰的說道:“我反對。”
“是反對接應孟達,還是反對孟達速起兵歸漢?”
“都反對。我根本就反對收留孟達覆歸季漢之事。”
王平說完這句就不肯再說,什麽解釋也不給了,依舊沈默的坐在下面。
眾將對王平的說法感到驚異,一個個竊竊私語。馬謖看著和王平一樣是降將,一樣保持沈默的姜維,怒氣值又上來了,他最不滿的事情之一,就是姜維坐得太靠前!
憑什麽啊你離丞相那麽近!
“丞相不妨問問姜伯約?伯約必有高見。”
姜維不說話,完美的保持了沈默。
諸葛亮不想再一次看見眾人針對姜維的場面,她攔住了馬謖:“就按幼常說的,催孟達即刻起兵……派個人詐降曹魏,把這件事傳過去,逼迫孟達從速行事。我再寫封信給孟達,把道理跟他說明白。”
“信太多了。”姜維突然在下面冒出一句。
“你說什麽?”馬謖等著給姜維挑錯,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沒什麽,我亂說的。”
“幼常,你立刻去安排詐降的事。”諸葛亮再一次把可能爆發的沖突扼殺在萌芽狀態。
馬謖掃了一眼姜維,心裏閃過幹脆讓姜維去詐降的念頭,但是看了看諸葛亮——諸葛亮警告的眼神顯然已經宣告了這個主意的破產。
議事完畢,眾人散去,姜維踟躇著,還是轉身回來了。
“伯約有事嗎?”諸葛亮看著來到案前的姜維,溫和地問。
“丞相……呃,先生,先生和孟子度有仇嗎?”姜維看到紮眼的白布包紮,他把臉扭開了。
諸葛亮看著姜維:“沒有。”
“那為什麽一定要置他於死地呢?”
“怎麽會呢?我的安排是為了他好啊。”諸葛亮的話依然溫和。
姜維點點頭:“我本來也是這麽想的。可是今天早上收到兩份軍報,一份是尚書令李嚴送來的,一份是洛陽送來的,我看完就改主意了。”
諸葛亮拿起了羽扇:“接著說。”
“我在天水,對新城太守孟達素有所聞。這人反覆無常,毫無信義,是個小人,不值得信任,也不能重用。尚書令與他昔日同在劉璋帳下,彼此有舊,招降他似在意料之中,可是丞相……先生是讓尚書令守永安,管理糧秣之類,他怎麽手伸得這樣長,管到前方來了?他自述屢次招降孟達,可這些我們都不知道!他為什麽不提前告知丞……先生!”
諸葛亮搖搖頭:“這些疑問,以後你可以直接去問正方,我看不出這和孟達會死有什麽關系。”
“先生此次北伐,尚書令並沒有讚成吧?”
諸葛亮手裏的羽扇停住了:“不要胡說。洛陽的軍報呢?”
“司馬懿出守宛城了,陛下……曹叡有所提防。”
諸葛亮的羽扇輕輕拍在姜維的肩頭:“伯約,先把習慣稱呼改過來再說吧。”
司馬懿看著來詐降的郭模,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多謝,本來想多留你幾天,讓你看到個結果再走的,無奈我這糧草有限,多一張嘴就養不起了。你回去替我轉告你家丞相,就說請她放心,我沒相信你的詐降,我會給孟太守寫封信安慰他,告訴他一切都是蜀漢的離間計,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蜀漢不相信孟太守的。”
郭模走後,司馬懿讓司馬師給孟達寫信:“子元,你知道該怎麽寫。”
“爹,我知道!就是痛罵‘諸葛亮無恥,用這麽粗劣的離間計,我們才不上當’這種口氣對嗎?”司馬昭舉手搶答。
“不,要痛心疾首,不情願相信,卻又不得不有點相信的感覺……”司馬懿笑得有點狡猾。
“是,父帥放心。”司馬師去案前寫信。
司馬昭覺得沒面子:“爹……那我給曹……給陛下寫份奏報吧,既然認定孟達要反,那就等陛下批準了再擒住他。”
“子上,爹自己都說了‘一切都是蜀漢的離間計’,哪有什麽證據認定孟達要反啊。”
“那爹的意思是……放著孟達不管了?”司馬昭吃驚了,這大老遠跑來到底是為了什麽!
“我說過嗎?”司馬懿笑自己的二兒子太誠實,回頭讓胡遵把報告送來,“孟達準備得怎麽樣了?”
“沒有做任何防守準備,當下主要防備他突然棄城投奔蜀軍。”
司馬懿很高興:“很好,大軍保持進軍速度,直奔上庸,攻城!”
司馬昭幾乎驚呆了:“爹!沒有天子詔命……陛下他……”
司馬懿擡頭看了看帳頂:“我不知道。就這樣吧。”
孟達接到了司馬懿的信,他大笑著展示給外甥鄧賢:“都說司馬懿如何了得!你看他這信裏乞憐之狀!他怕我歸蜀!”
鄧賢接過信:“這麽說,司馬懿還是看出舅父的用意了?”
“看出又怎樣?他只是努力想把此事壓下去,這證明我若反叛,他根本無可奈何!”
“陛下令司馬懿帶數萬人出守宛城,舅父不可不防啊。”
孟達滿不在乎:“宛城到此,急行軍要十來天路程。距離洛陽更遠,即使快馬通報,來回也要用一個月。司馬懿如今被陛下猜忌,焉敢不通報天子就發兵上庸,豈非自尋死路?不必憂慮他!我們只管專心準備,待事事周全,便獻城歸蜀!”
孟達想的太好了,鄧賢倒是沒舅父那麽放心,天天提心吊膽,直到八天後,司馬大軍出現在上庸城下,孟達城防布置都沒做好,環繞上庸的三面水道裏設置的木柵欄還不成系統。
司馬懿在城下,瞇起眼睛看了看上庸城:“咱們帶的糧草不到上庸儲藏量的一半,人數卻是上庸精銳守軍的四倍。我最多給你們半個月,把上庸城打開,不然,你們就自己下河抓魚吃!”
“爹!您老這次有什麽計策麽!”司馬昭頂著上庸外的風沙問。
“四倍於人還要什麽計策!破城平叛,凡是叛軍,不必留活口!”
上庸城沒撐過十五天,眼看守不住了,鄧賢開城門投降。他是想活的,卻萬萬沒想到司馬師入城第一個砍下了他的腦袋。
接著,孟達死於亂軍中。
這場算得上是笑料的叛變,司馬懿只用十六天就完成了徹底的平叛工作。
至於死掉的人,要麽算叛軍要麽算烈士,反正他們死掉了,不會為自己辯解的。
司馬懿最後終於等來了曹叡的旨意,曹叡嚴厲的痛斥了一番她的自作主張,嚴厲到跪地接旨的司馬師和司馬昭都為老爹捏了一把汗,戰戰兢兢的聽著最後一句定性的話,生怕那句話是“目無天子,欺君罔上,賜死”之類的。
不過還好。
曹叡沒說這句話,他說的是“念為社稷,群臣求免,功過相抵”。
司馬師和司馬昭都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爹,你已經算到了陛下不會真的降罪。”司馬師對父親一向很敬重,很欽佩,他無條件相信父親的一切行為。
“我沒算。”
司馬師得到的卻是出乎意料的答案:“那……如果陛下真的降罪……”
“那就降吧,我沒準備。這就是賭,我賭他這個人,最後我賭贏了。”
司馬昭對老爹的好運氣表示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司馬師卻沈默了很久。
“爹,你說過只有我們才是你的兒子。”
“我是說過,你們三個是我的兒子。”
司馬昭親眼見證大哥的臉變黑了:“爹……曹叡那小子……”
“你們娘又有孕了,醫官說這次是個兒子,你們要多個弟弟了。”司馬懿說得很輕松。
天哪,司馬懿已經五十歲,張春華四十歲,他們的兒媳夏侯徽都生了孩子了……對於老蚌生珠這個問題司馬昭苦惱於到底該欽佩爹多一點還是欽佩娘多一點。
司馬師決定岔開話題:“爹,這次算是僥幸麽?如果諸葛亮派人接應孟達……”
“不會的,我這個老朋友我最了解,這是她送給我的大禮。”
“先生,這真是司馬懿送來的?”姜維看著這個血腥氣很重的布包,感到不可思議。
“當然。我這個老朋友我最了解,這是她送給我的大禮。”
諸葛亮打開附上的信:“恩,讓我拿孟達的人頭去祭奠先帝。”
“丞相一開始……就是這麽打算的?”馬謖有種被耍的感覺。
“要孟達有什麽用?上庸跟我們的進軍路線也沒關系。”
“可是這麽說來,司馬懿奪了城,立了威,除了叛逆,他才是大贏家。”
“我們算是小勝。但也比大家一起輸來的好。”諸葛亮看了一眼姜維,後者有默契的也看了一眼她,姜維早就跟諸葛亮說過了:怎麽推演,都是司馬懿贏面最大。
“接下來會怎麽樣呢?”馬謖問。
諸葛亮看向地圖,其實計劃早就訂好了。
司馬懿也看向地圖,某人的計劃並不難猜。
我這個老朋友我最了解。
街亭。
作者有話要說:
本節的中心思想就是:孟達的死是諸葛亮策劃而司馬懿配合實施的。
孟達必須要死,諸葛亮非常恨他,他當初叛逃的時候還給劉備寫了個表章還有誰記得?
壯繆侯是關羽,誰還記得五虎上將的謚號?
在作者的安排下,李嚴也不是什麽正面角色。
其實曹叡不該心軟的……但是因愛生恨這種東西哪裏容易說的清喲……
司馬幹tx準上線狀態。
作者有預感……下一章才是大考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孤不惋惜,而且是誰告訴你孤沒有和諸葛見面的?”
聽聽聽聽,這還沒怎麽樣呢,就“孤”了。勞駕問一句,你們什麽時候見的面啊?
“神交不懂嗎?”
懂——雖然聽起來很高難度。
“一點都不難,”司馬懿抖著手裏的竹簡,“說到這個,得感謝孟子度。”
孟達,字子敬,扶風郡人。後為避先主叔父名諱,改字子度。
司馬懿對孟達這樣的人本能的反感,或許就是在聽到孟達改字的那一刻。無論劉元劉子敬在劉備心中是多麽值得敬仰的人物,歷來沒有要避天子叔父名諱的,再說劉備稱呼“子敬”這個字也應該習慣了,他又不是沒見過魯肅,孟達何必這麽主動的,或者幹脆說,這麽討好的把字給改了呢?
曹丕喜歡孟達,是因為孟達滿足了他“不戰而勝”的虛榮心,司馬懿討厭他,但也只在曹丕面前說過一次“達言行傾巧,不堪信任”。
有這一次也就夠了。
在曹丕死後,孟達心中的不安越來越重。
在曹丕死後,司馬懿心中的不滿越來越公開化。
曹叡大致瀏覽了一下手頭的一堆書信,然後盡數拋到階下跪著的司馬懿面前:“你已經知道了?”
“臣愚鈍。陛下所指何事?”
曹叡冷笑:“別裝了,新城太守孟達與蜀軍暗通消息,你會不知道?驃·騎·大·將·軍。”
“臣拱衛都城,聽天子令行事。四方異動,本難逃陛下之目,陛下自有處分,臣令行禁止即可,無問邊事。”
“你這是抱怨朕不讓你帶兵戍守?”
“非也。臣並無此意。”
“那你就帶著你的一萬多人,滾到宛城去,把荊、豫二州給朕看好了。”
如果司馬昭在,一定會感到驚喜的,曹叡終於松口,給了司馬氏城池。
但司馬懿並無喜悅之情:“那孟達的事……”
“自己看著辦!”曹叡打斷了司馬懿,“他好歹也是先帝的寵臣,要說他叛國,先要給出理由來。”
“先帝崩,征南將軍夏侯尚與太常桓階素與達相善,如今皆歿。陛下未有重用達,臣與之有隙——不知道這算不算理由?”
曹叡走到司馬懿近前看著她:“你是在抱怨先帝為清河公主殺一美姬使征南將軍郁郁而終的事?還是在抱怨先帝涼薄一直等到桓伯緒快死了才舍得封他太常?”
“臣說了臣並無此意。”
“朕也說了帶著你的一萬多人,滾到宛城去!把荊、豫二州給朕看好了!”
“是。”看到曹叡發火了,司馬懿叩首接旨,然後她多問了一個問題,“陛下,臣還有最後一件事:諸葛亮給孟達回了幾封信?”
“據說很多,不下五封。”
對司馬懿來說,這點信息就足夠了。
諸葛亮在大帳裏與眾人商議孟達的事。
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好消息。
“昔日孟子度受壯繆侯之累,不得已投魏,如今幡然悔悟,願去魏歸蜀,更有意與我軍南北合擊長安,是大有益於我軍。”
諸葛亮並沒參與討論,她面前攤開的是李嚴寫給孟達信件的抄本:“吾與孔明俱受寄托,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就是說,孟達有投降的意願,而孟達背後,還有一個模模糊糊的人影,是李嚴。
“丞相,準備接應孟將軍吧!”有人建議道。
馬謖卻認為不妥:“叛亂之事,宜謹慎機密,潛心布置;一旦洩漏,則宜速行,以免生變。如今事已洩,我軍據上庸甚遠,一時難以協同,不若急令孟達起兵,投奔我而來,曹魏猝不及防,事乃可成。”
諸葛亮看王平,王平是漢中之戰時投降的將領,平日低調,不愛說話:“子均以為如何?孟達可信否?”
王平慢吞吞的,但是很清晰的說道:“我反對。”
“是反對接應孟達,還是反對孟達速起兵歸漢?”
“都反對。我根本就反對收留孟達覆歸季漢之事。”
王平說完這句就不肯再說,什麽解釋也不給了,依舊沈默的坐在下面。
眾將對王平的說法感到驚異,一個個竊竊私語。馬謖看著和王平一樣是降將,一樣保持沈默的姜維,怒氣值又上來了,他最不滿的事情之一,就是姜維坐得太靠前!
憑什麽啊你離丞相那麽近!
“丞相不妨問問姜伯約?伯約必有高見。”
姜維不說話,完美的保持了沈默。
諸葛亮不想再一次看見眾人針對姜維的場面,她攔住了馬謖:“就按幼常說的,催孟達即刻起兵……派個人詐降曹魏,把這件事傳過去,逼迫孟達從速行事。我再寫封信給孟達,把道理跟他說明白。”
“信太多了。”姜維突然在下面冒出一句。
“你說什麽?”馬謖等著給姜維挑錯,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沒什麽,我亂說的。”
“幼常,你立刻去安排詐降的事。”諸葛亮再一次把可能爆發的沖突扼殺在萌芽狀態。
馬謖掃了一眼姜維,心裏閃過幹脆讓姜維去詐降的念頭,但是看了看諸葛亮——諸葛亮警告的眼神顯然已經宣告了這個主意的破產。
議事完畢,眾人散去,姜維踟躇著,還是轉身回來了。
“伯約有事嗎?”諸葛亮看著來到案前的姜維,溫和地問。
“丞相……呃,先生,先生和孟子度有仇嗎?”姜維看到紮眼的白布包紮,他把臉扭開了。
諸葛亮看著姜維:“沒有。”
“那為什麽一定要置他於死地呢?”
“怎麽會呢?我的安排是為了他好啊。”諸葛亮的話依然溫和。
姜維點點頭:“我本來也是這麽想的。可是今天早上收到兩份軍報,一份是尚書令李嚴送來的,一份是洛陽送來的,我看完就改主意了。”
諸葛亮拿起了羽扇:“接著說。”
“我在天水,對新城太守孟達素有所聞。這人反覆無常,毫無信義,是個小人,不值得信任,也不能重用。尚書令與他昔日同在劉璋帳下,彼此有舊,招降他似在意料之中,可是丞相……先生是讓尚書令守永安,管理糧秣之類,他怎麽手伸得這樣長,管到前方來了?他自述屢次招降孟達,可這些我們都不知道!他為什麽不提前告知丞……先生!”
諸葛亮搖搖頭:“這些疑問,以後你可以直接去問正方,我看不出這和孟達會死有什麽關系。”
“先生此次北伐,尚書令並沒有讚成吧?”
諸葛亮手裏的羽扇停住了:“不要胡說。洛陽的軍報呢?”
“司馬懿出守宛城了,陛下……曹叡有所提防。”
諸葛亮的羽扇輕輕拍在姜維的肩頭:“伯約,先把習慣稱呼改過來再說吧。”
司馬懿看著來詐降的郭模,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多謝,本來想多留你幾天,讓你看到個結果再走的,無奈我這糧草有限,多一張嘴就養不起了。你回去替我轉告你家丞相,就說請她放心,我沒相信你的詐降,我會給孟太守寫封信安慰他,告訴他一切都是蜀漢的離間計,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蜀漢不相信孟太守的。”
郭模走後,司馬懿讓司馬師給孟達寫信:“子元,你知道該怎麽寫。”
“爹,我知道!就是痛罵‘諸葛亮無恥,用這麽粗劣的離間計,我們才不上當’這種口氣對嗎?”司馬昭舉手搶答。
“不,要痛心疾首,不情願相信,卻又不得不有點相信的感覺……”司馬懿笑得有點狡猾。
“是,父帥放心。”司馬師去案前寫信。
司馬昭覺得沒面子:“爹……那我給曹……給陛下寫份奏報吧,既然認定孟達要反,那就等陛下批準了再擒住他。”
“子上,爹自己都說了‘一切都是蜀漢的離間計’,哪有什麽證據認定孟達要反啊。”
“那爹的意思是……放著孟達不管了?”司馬昭吃驚了,這大老遠跑來到底是為了什麽!
“我說過嗎?”司馬懿笑自己的二兒子太誠實,回頭讓胡遵把報告送來,“孟達準備得怎麽樣了?”
“沒有做任何防守準備,當下主要防備他突然棄城投奔蜀軍。”
司馬懿很高興:“很好,大軍保持進軍速度,直奔上庸,攻城!”
司馬昭幾乎驚呆了:“爹!沒有天子詔命……陛下他……”
司馬懿擡頭看了看帳頂:“我不知道。就這樣吧。”
孟達接到了司馬懿的信,他大笑著展示給外甥鄧賢:“都說司馬懿如何了得!你看他這信裏乞憐之狀!他怕我歸蜀!”
鄧賢接過信:“這麽說,司馬懿還是看出舅父的用意了?”
“看出又怎樣?他只是努力想把此事壓下去,這證明我若反叛,他根本無可奈何!”
“陛下令司馬懿帶數萬人出守宛城,舅父不可不防啊。”
孟達滿不在乎:“宛城到此,急行軍要十來天路程。距離洛陽更遠,即使快馬通報,來回也要用一個月。司馬懿如今被陛下猜忌,焉敢不通報天子就發兵上庸,豈非自尋死路?不必憂慮他!我們只管專心準備,待事事周全,便獻城歸蜀!”
孟達想的太好了,鄧賢倒是沒舅父那麽放心,天天提心吊膽,直到八天後,司馬大軍出現在上庸城下,孟達城防布置都沒做好,環繞上庸的三面水道裏設置的木柵欄還不成系統。
司馬懿在城下,瞇起眼睛看了看上庸城:“咱們帶的糧草不到上庸儲藏量的一半,人數卻是上庸精銳守軍的四倍。我最多給你們半個月,把上庸城打開,不然,你們就自己下河抓魚吃!”
“爹!您老這次有什麽計策麽!”司馬昭頂著上庸外的風沙問。
“四倍於人還要什麽計策!破城平叛,凡是叛軍,不必留活口!”
上庸城沒撐過十五天,眼看守不住了,鄧賢開城門投降。他是想活的,卻萬萬沒想到司馬師入城第一個砍下了他的腦袋。
接著,孟達死於亂軍中。
這場算得上是笑料的叛變,司馬懿只用十六天就完成了徹底的平叛工作。
至於死掉的人,要麽算叛軍要麽算烈士,反正他們死掉了,不會為自己辯解的。
司馬懿最後終於等來了曹叡的旨意,曹叡嚴厲的痛斥了一番她的自作主張,嚴厲到跪地接旨的司馬師和司馬昭都為老爹捏了一把汗,戰戰兢兢的聽著最後一句定性的話,生怕那句話是“目無天子,欺君罔上,賜死”之類的。
不過還好。
曹叡沒說這句話,他說的是“念為社稷,群臣求免,功過相抵”。
司馬師和司馬昭都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爹,你已經算到了陛下不會真的降罪。”司馬師對父親一向很敬重,很欽佩,他無條件相信父親的一切行為。
“我沒算。”
司馬師得到的卻是出乎意料的答案:“那……如果陛下真的降罪……”
“那就降吧,我沒準備。這就是賭,我賭他這個人,最後我賭贏了。”
司馬昭對老爹的好運氣表示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司馬師卻沈默了很久。
“爹,你說過只有我們才是你的兒子。”
“我是說過,你們三個是我的兒子。”
司馬昭親眼見證大哥的臉變黑了:“爹……曹叡那小子……”
“你們娘又有孕了,醫官說這次是個兒子,你們要多個弟弟了。”司馬懿說得很輕松。
天哪,司馬懿已經五十歲,張春華四十歲,他們的兒媳夏侯徽都生了孩子了……對於老蚌生珠這個問題司馬昭苦惱於到底該欽佩爹多一點還是欽佩娘多一點。
司馬師決定岔開話題:“爹,這次算是僥幸麽?如果諸葛亮派人接應孟達……”
“不會的,我這個老朋友我最了解,這是她送給我的大禮。”
“先生,這真是司馬懿送來的?”姜維看著這個血腥氣很重的布包,感到不可思議。
“當然。我這個老朋友我最了解,這是她送給我的大禮。”
諸葛亮打開附上的信:“恩,讓我拿孟達的人頭去祭奠先帝。”
“丞相一開始……就是這麽打算的?”馬謖有種被耍的感覺。
“要孟達有什麽用?上庸跟我們的進軍路線也沒關系。”
“可是這麽說來,司馬懿奪了城,立了威,除了叛逆,他才是大贏家。”
“我們算是小勝。但也比大家一起輸來的好。”諸葛亮看了一眼姜維,後者有默契的也看了一眼她,姜維早就跟諸葛亮說過了:怎麽推演,都是司馬懿贏面最大。
“接下來會怎麽樣呢?”馬謖問。
諸葛亮看向地圖,其實計劃早就訂好了。
司馬懿也看向地圖,某人的計劃並不難猜。
我這個老朋友我最了解。
街亭。
作者有話要說:
本節的中心思想就是:孟達的死是諸葛亮策劃而司馬懿配合實施的。
孟達必須要死,諸葛亮非常恨他,他當初叛逃的時候還給劉備寫了個表章還有誰記得?
壯繆侯是關羽,誰還記得五虎上將的謚號?
在作者的安排下,李嚴也不是什麽正面角色。
其實曹叡不該心軟的……但是因愛生恨這種東西哪裏容易說的清喲……
司馬幹tx準上線狀態。
作者有預感……下一章才是大考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